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

專題研討四 作業1 指定導讀《越南傳統聚落、宗教建築與宮殿》


專題研討四  越南傳統聚落宗教建築與宮殿導讀
指導教授: 楊裕富博士
學生: 謝紫筠

作者:黃蘭翔
出版者: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出版:初版中華民國9712

書本簡介:此書是從華人在越南的傳統聚落,以越南境內佛教、印度宗教建築越南文廟(孔廟)建築和古都城宮廷建築,四大領域去書寫相關的越南建築文化遺緒及其當代社會意涵。

目錄

壹、導言

貳、越南傳統聚落與華人在越南的生根定居
第一章    越南傳統聚會場所的「亭」建築之性格
第二章  華人聚落在越南的伸直與變遷:以會安為例
第三章  越南會安與台灣鹿港傳統店屋建築之比較

參、占婆 ( 印度教 / 佛教 )建築
第四章  占婆古王國之印度教/佛教建築遺跡
第五章  越南占婆建築的傳統與基本配置之特徵
第六章  林邑期越南占婆王國都城的空間結構

肆、中國臨濟宗佛教寺院在越南
第七章  河內與順化佛教伽藍配置差異的分析
第八章  南部林濟宗派佛教寺院

伍、越南儒釋道的混育與東南亞孔廟配置的演變
第九章  高台教宗神祭祀的反思:本土信仰時及其歷史的發展
第十章  孔廟建築配置在中國、越南與台灣的變遷

陸、都城與宮殿建築
第十一章  順化傳統古建築的特徵
第十二章  19世紀越南國都的城市規劃


此書是由筆者有關越南傳統建築的12篇研究結果(論文)整理成書。

壹、導言

越南的地理置處於世界兩大文明(中國與印度)交會的最前線上,所以越南文化是以其本土文化為母體,受中國與印度兩大文明的刺激與影響而成。因此這兩個文明對越南的影響範圍,可分為「中國 / 越南文化圈」與「印度教 / 佛教文化圈」,而在16世紀以前,阮朝始祖阮潢在尚未遷來順化走避政治災難時,中部中南部是屬於「印度教 / 佛教文化圈」占婆王國的活耀範疇。

貳、越南傳統聚落與華人在越南的生根定居

第一章【越南傳統聚會場所的「亭」建築之性格】

「亭」為越南村落的聚會場所,「亭」建築內主要祭祀的神,漢文為「城隍」。亭具有信仰文化行政三種功能,其空間配置、結構特色以及圍繞在亭的祭祀活動、與推動祭祀活動的團體,形成實踐村落生活空間與平常的社會組織。

此章節目的是為分析越南的傳統「亭」建築,以了解越南傳統「亭」之宗教社會、文化性格。以台灣研究學者的角度,從現今研究對於「亭」的兩個觀點: ()中國字唐代以來的城隍信仰()東南亞南島語系種族聚落的特質之背景提出看法。

文中藉由探討越南城隍信仰的由來,比較越南與中國的城隍信仰與台灣信仰本質上的差異,最後由文獻發現越南與中國的城隍信仰不太相同,而是選擇性接受,而「亭」為越南原本就存在的建築,城隍信仰是受到中國的影響,明朝統治越南時,將中國案行政階級的城隍信仰體系,與原先鄉村舊有的「亭」建築結合,而形成現今越南傳統「亭」建築的面貌。


第二章【華人聚落在越南的深植與變遷:以會安為例】

此章的研究範圍主要是以會安華人的居住範圍區塊為分析對象,文中提到具有中國血統的會安華人可分為兩個族群;()以地緣關係組成組成會館作為活動的華人團體與()明朝移民,稱為「明鄉人」的華人後裔,他們已越化且接受了「亭」,並以「亭」為活動據點。

文中透過分析會安華人的廟宇以及明鄉「亭」的碑文牌匾與相關志史書記的文獻,透過他們對中國年號與越南年號的選擇,以及家祠建築型態的不同,進一步從建築結構分析,以比較在地華人與明鄉人的異同處,和探討明鄉人定居深耕的過程。                                                                                                                                                                                                                                                                                                                                                                                                                                                                                                                                                                                                                                                                                                                                                                                                                                                                                                                                                                                                                                                                                                                                                                                                                                                                                                                                                                                                                                                                                                                                                                                                                                                                                                                                                                                                                                                                                                                                                                                                                        

最後筆者在比較華人與明鄉人的居住建築後,發現明鄉人採用傳統越南中部的傳統住宅樣式,並有獨立的宗祠建築,而華人則是居住在店屋建築裡,並將家祠設置在店屋裡。但會安的建築混合了福建廣東的建築結構外也融合了越南當地獨特的結構特色,從建築結構就能了解中國東南沿海與越南本的建築文化的結合現象了。


第三章【越南會安與台灣鹿港傳統店屋建築之比較

在此章筆者要探討同樣是由閩粵華人所建造的會安與鹿港店屋建築各具有那些特徵?若有各自特徵,其形成因素是如何發展的,筆者先透過探討會安與鹿港的歷史,再將兩者的傳統店屋建築進行比較。

最後研究結果顯示,會安與鹿港店屋興建年代雖然相當接近,但鹿港與會安因文化背景上的關係,兩者在()建築的規模與空間使用配置、()中間軸線通道與側邊走道的配置、()叉手斜樑與硬山擱檩建築結構、()樓井的設置、()祖先牌位的方位與()中間寬度比次間寬度要窄的幾個課題,都顯現出了會安與鹿港的異同性。


                                                                                                             (圖一) 越南會安


貳、占婆 ( 印度教 / 佛教 )建築


第四章【占婆古王國之印度教/佛教建築遺跡】

位於越南中部與中南部的占婆國屬於「 印度教 / 佛教的古王國。此章節是關於占婆建築的撰寫,筆者整理了印度教神權與王朝神權結合的理論和建築都市空間的表現;把占婆依時代背景前後與地理分布,從事實地的調查工作,並將調查結果依序整理介紹於文後。

最後將占婆遺跡依據時期可分為六類      : 1.美山遺跡群     2.廣南遺跡群     3.平定遺跡群                               4. Po Nagar(婆那加塔)遺跡群5. Phú Hài遺跡群6.衰亡遺跡群,再整理出各時期的建築特色。


                                                                                                           (圖二) 美山遺跡群 



                                                                                                                             (圖三) 婆那加塔遺跡群


第五章【越南占婆建築的傳統與基本配置之特徵】

筆者提到,在論述占婆建築時,常引用與占婆同屬印度教/佛教文化的柬埔寨-「吳哥遺址」,且吳哥遺址保留得更為完整與壯觀,所以此章的基本想法是參考前吳哥窟建築的特徵與9世紀至15世紀間吳哥窟王朝建築的發展情況,以尋早期占婆建築的可能傳統作法。

最後得到兩個結論,前吳哥窟時期(7世紀至9世紀)的建築與後來的占婆建築的形式裝飾內容或存在的些許差異,但從建築物屋蓋的磚造疊澀的工程技術,以及入口的砂岩門框作法雕刻紋樣等,應該可以推定其同屬印度教/佛教院系寺的系統。另一結論,占婆早期的印度教/佛教寺院是以「複合伽藍」的設置方式,與都城及對外貿易河港結合成「三處連構組合體」的都城空間結構,但受到吳哥王朝結合宇宙中心須彌山與寺廟興建的影響,因此發展出將寺院配置於都城中心。


第六章【林邑期越南占婆王國都城的空間結構】

此章節的撰寫動機是如何應用「神王一體」的空間宇宙觀,對應越南占婆王國獨立的宗教聖域和都成的空間結構。筆者企圖運用有限的史料與最新的考古資料與近年來東南亞歷史地理學的理論,去檢討占婆(林邑期)的都城空間的結構組成問題。



肆、中國臨濟宗佛教寺院在越南

第七章 【河內與順化佛教伽藍配置差異的分析】

此章節,筆者討論北越與中越傳統佛寺伽藍配置的核心部分;其主殿空間(大雄寶殿的上殿燒香殿拜殿祖堂、禪堂)為對象,並以兩地固有的傳統「亭」建築之案例,作為確認兩地佛教寺院之差異並非只是佛教建築之特性,而追根於個別地區的固有建築傳統。在經過調查與分析,才凸顯出過去學界在談論越南佛教寺院時,不分北越與中越地區傳統文化的缺失。


第八章【南部林濟宗派佛教寺院】

南越佛教宗派傳自16世紀末由中越導入中國廣東的臨濟宗佛教新法脈。此章主要是討論南越臨濟宗寺院建築的特色,嘗試圖繪南越佛寺特徵之具體內容,也延續上章,並探討南越中越北越佛教寺廟之間的關係。


伍、越南儒釋道的混育與東南亞孔廟配置的演變

第九章【高台教宗神祭祀的反思:本土信仰時及其歷史的發展】

越南的高台教創立於20世紀上半葉,混育儒教釋教道教天主教與民間信仰的宗教思想。文中討論高台教的歷史發展過程與其教義,雖然高台教本身宣稱「儒釋道三教歸元」,並非回到儒道的原始本義,而僅是回歸中國唐宋以後的三教融合之意。


第十章【孔廟建築配置在中國、越南與台灣的變遷】

孔教是東亞(中國韓國日本琉球台灣越南)社會重要的固有思想體系,而孔廟又是其思想信仰中心與建築具體的表徵。在此章節筆者檢視中國曲阜與北京孔廟的發展史,以掌握越南河內與台灣台南孔廟在整體的孔廟發展史裡的位置,並透過越南孔廟台灣孔廟及中國正統孔廟的比較,重新檢討孔廟內的泮池與奎文閣文昌閣在孔廟建築內的意義。


陸、都城與宮殿建築

第十一章【順化傳統古建築的特徵】

此章節討論的對象是以阮朝的都城建築為主,文中對越南獨特的「重檐疊屋」(兩棟相連的建築作法),及重視於山牆面外加斜屋頂的「東西兩廈」之空間與類似中國建築的柱間空間(兩架棟所夾的空間)數,討論其空間體系。本篇整理《大南一統志》中對宮廷建築的描述與現場建築做比對,逐一解決文章中的特殊描述法,文章最後分析了建築結構、構件名稱與空間組織上的關係,並列表比較與中國構件名稱的對照關係。


第十二章【19世紀越南國都的城市規劃】

                順化從宮殿的命名到京城的配置,都深受中國都城的影響。順化想要模仿明清的北京城,甚至興建出縮小版的北京宮殿。在此章節,筆者主要以1909年編成的《大南一統志》做為分析之文本,從文中整理出對京城個建築的描述,再加上越南當地對於京師歷史便遷的傳說,釐清了皇城偏南的可能原因。結論是其正好與清北京城的前身元大都皇城偏南的配置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都城的三朝五門、南交壇、文廟等等,也都模仿自中國都城之制,但也根據越南當地的文化背景做了些變形。



                                                                                                        (圖四) 順化皇城 午門 



                                                                                                  (圖五) 順化皇城平面圖



結論:

此書筆者先從越南的歷史變遷與文化中探討,再進而延伸不同時期的建築,了解到越南雖然許多建築元素到中國影響,印度教/佛教 (位於越南中部的占婆)受到了影響,但還是有越南自己的本土風格,而在看完此書後對越南傳統文化宗教與其建築的演變過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參考文獻

黃蘭翔,《越南傳統聚落、宗教建築與宮殿》,2008,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